翻页   夜间
邦丰小说网 > 魏郡李 > 第一章 少年家主
 
  大汉建安十一年十二月初五(戊戌日),厚厚的大雪已覆盖平整的小麦田,天地之间除了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的呼啸声中摇曳,野外再也无一丝动静。温暖了几百年的大汉渐渐地进入寒冷模式,让无数百姓的生存变得无比加困难。冬日的太阳渐渐西斜,正挂在角楼的屋脊上,金色的阳光把手持长矛的甲士的身影拉得老长老长,调皮地投射在坞堡内的雪地上。

  兖州济阴郡乘氏县李氏坞内的宗祠里,正堂上方牌匾上书“乘氏李氏”,神主位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牌位,神主牌位前的贡几上放着祭祀的三牲。全族七十三名男丁集齐一堂,神情肃穆,他们正在举行腊祭。二十七岁的李典带着十一个孩子整齐地跪在祠堂右边,这是李氏宗房。祠堂左边跪着五十人,也是以少年居多,这是李氏庶支二房三房。人群最前方中央位置面对神主牌位跪着一位深衣素绔,白纨束发的少年,正语速缓慢地念着祭文。

  清晰的雅言在祠堂上空飘荡:“惟建安十一年,岁次丙戌,乘氏李氏十一世孙男李彦携诸昆仲敬秉诸李氏先人:“今岁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,……计入麦百六十万斛,豆八十万斛,绢帛九万匹,……今岁有十一世孙李典者,领军讨贼,有功,汉天子迁其捕虏将军,爵都亭侯,……”

  如果外人看到堂中绝大多数人身穿的深衣缘边都是素色的,且着冠男子仅十三名,一定会很奇怪,难道这一屋子的大多是孤子?更让人惊奇的是,主祭的家主居然是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。同为十一世孙年已二十七岁,且战功封侯的李典不是更好的家主人选吗?就算李典征战在外,二房三房那些二三十岁的人难道会不如一个少年?

  少年李彦并非原装正版的大汉人,他其实是二十一世纪某省一所二类高中的数学老师。出身农村的他师大毕业后就回老家县城教书,平凡地工作,找了个平凡的同校历史老师做女友,然后两人可能就平凡地过一辈子。谁曾想,三十多岁的他刚交了期房首付,正准备和女友结婚,领证的那天晚上,二人为爱鼓掌后,李彦就来到这个世界。

  刚来到这个世界,就听见一位中年大叔跑出房门兴奋地喊道:“孟德兄,我家五郎病好了!”作为一名刚出生不就的婴儿,躺在襁褓中的李彦不安地扭动身子。过了一会,他被抱起,映入眼帘的是两个中年大胡子,一高一矮,高个的就是他的父亲李乾,矮个的就是“孟德兄”。李彦正想说话,却发现自己张嘴说出的就是“哇哇哇”哭声。

  “孟德兄”笑吟吟地对李乾道:“叔节贤弟,如此,可愿随我共扶汉室?”

  李乾很是高兴,使劲点头道:“孟德兄一来,幼子就转危为安,我无忧矣。天命在孟德,我这条命就交由孟德兄了!”李乾将家中托付给弟弟李进后,就带着三千部曲,用家族的船队拉着军粮,跟着“孟德兄”去砍人了。

  以李彦从前世了解到的历史知识里,“孟德兄”很大概率就是三国最著名的曹老板曹操(后来也证实是曹老板),但他实在想不起这一世的老爹李乾是何许人,估计是在曹老板公司上市前就扑街了。李彦也想着自己长大些的时候挽救下这一世的老爹,让自己从壕二代摇身一变成为官二代,直接躺赢。毕竟李乾这自带干粮的三千人马绝逼是带资入股,妥妥的曹魏集团小股东。

  然而天不遂人愿,正在李彦三岁那年,李乾跟着曹老板去徐州砍人,由于曹老板分赃不均,兖州士族豪强集体叛变,抄了曹老板的老窝,迎来了天下第一猛男(政治白痴)吕布。整个兖州除了东阿、范县、鄄城三县,全丢了。曹老板仓惶回军兖州,同时李乾奉曹老板之命回乘氏老家拉拢乘氏周围各家豪强。未曾想,李乾却撞上吕布的部将李丰、薛兰来乘氏李氏打秋风,李丰、薛兰硬是要李乾站队,李乾作为曹老板的脑残粉,自然不愿背叛自己的偶像兼好机油,于是惨遭杀害。

  接着李乾的弟弟李进为报兄仇,带着李氏部曲偷袭了缺乏军粮的吕布大军。此战吕布带着大军狼狈而逃,李氏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,李进同一辈的李氏子弟、部曲死得七零八落,家族实力大损,家主的担子交到了李彦年仅十七岁的大兄李整肩上。

  然后,兖州大饥荒,人吃人的事情发生了,这个“人吃人”就是字面意思。母亲董氏高龄产子,产后带来的病痛,经历丈夫死于非命,再加营养不良,也在这一年病死了。

  短短的两年里,李彦前世今生的父母都离他,亲眼目睹了人相食的惨剧,他开始冷静的思考,他要在这乱世中挣扎求活。大兄带着李氏部曲跟着曹老板南征北战,李彦和二从兄李典在家读书,李彦开始在李整和李典面前展露出自己“聪慧”的一面。在曹老板从曹兖州变成曹司空后,大兄李整开始升官了。

  好景不长,建安四年,李彦刚八岁,官至青州刺史的李整就病死了。二十二岁的李整没有留下孩子,临终前恳求妻子陈氏照顾李彦,三年后再改嫁。二十岁李典接掌了李氏部曲,并且坚决只接受暂代家主之位,待李彦束发后,将家主之位归还。大嫂陈氏在今年李彦正式接任家主后才改嫁到颍川荀氏,这也是李彦一直劝说的结果,不然大嫂宁可与陈氏决裂也不会改嫁。陈氏照顾了年幼的李彦整整七年,李彦和陈氏名为叔嫂,实则情同母子。大嫂被颍川陈氏来的人接走时,站在坞堡门口送别大嫂的李彦很伤心,但还是要装出一副为大嫂有好归宿而欢喜的样子。

  这十四年来,李彦经历的悲离与伤痛是后世人一辈子都没经历过的。家族中长辈死伤殆尽,宗房年纪最长的就是李典和李彦,只是二兄李典长年征战在外。从八岁起,在大嫂、二嫂的帮助下,李彦就逐渐开始管理这个庞大的家族,三千户近两万口人,五十万亩的土地,还要带着宗房同辈的堂弟们读书习武,甚至要面对来自外界对家族财富人口的觊觎。生活的磨难会让人快速地成长,泪已流干的李彦从总角童儿变成束发少年,不仅仅是身躯的变化,更是灵魂上的蜕变。前世一位平凡知足的人民教师,变成一位锐意进取的豪族掌舵人。

  乘氏李氏不是士族,当个小吏,就凭家族实力完全没有问题,但想当大官,就得懂经书。李彦和弟弟们想读经书,问题是没人教。五经这玩意,可是大汉士族的安身立命的东西,一个懂五经的人不可能来给你一个乡下小土豪当家庭教师。你可以去拜师,人收不收是一回事,李彦和弟弟们也没到游学的年龄。李典倒是懂点《左氏传》,可他自认学艺不精,又长年不在家。不论前世今生,李彦都不会五经里任何一经,那李彦会啥?他就会现代的那些东西,弟弟们只能跟着李彦学数学。至于五经,以后想办法求求曹老板给找个老师。

  要学数学,那就得有纸张,刻竹简学数学那酸爽就不要提了。李彦知道造纸术是蔡伦改进的,但他也只是知道用植物纤维来造纸,怎么造?他就不知道了。纸是神器,这等秘密怎么能告知他人,关键程序是他亲自动手。花了几年时间,废了老大的劲,终于造出能书写的纸张。

  有了纸张,毛笔书写不方便,不信,你用毛笔画一个正四面体的图试试。那就用硬笔吧,圆珠笔在二十世纪都是妥妥的高科技,那就不用想了。用鹅毛笔试试,鹅毛笔太细了,握着不舒服,笔头磨损太快,怎么办?李彦只好上马铅笔,铅笔这玩意也是坑爹。首先是笔芯,李彦找遍了济阴郡也没找到石墨矿,最后派人从徐州买了一些。把石墨石粉碎后,按比率和黏土混合,用模具压成笔芯。然后是木材开槽,李彦直接用简易水力铣床,不要求精度,槽开大点也不要紧,反正压模成型的笔芯也粗大。对于胶水来源,鱼鳔胶就算了,来源不易,直接用内脏之类的东西搞粗胶。最后直接水力切削成型,和制作箭杆一样的工序。这一套下来,铅笔的成本高昂,至少目前是如此。好处是,从造纸到铅笔的一整套生产,李彦至少掌握了,待到时机成熟,李彦就拿出来。

  如此可见,学数学比学经书更费钱。这也是穿越到大土豪家中,要是穿越到佃户家中,单单纸张就供不起,更不要说每天还要跟着父母去田里修理地球。毛笔字是李典教的,李彦和弟弟们每日勤练不辍,字的好坏关系一个人的脸面,这一点不论古今中外都是通用的。

  宗房这边李彦一辈的就十九人,大郎李整病死,二郎李典领兵在外,三、四、十、十二、十四、十八夭折,五年前李彦按排行给他们改名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、沐、辰、济、昆、冈。十二比十九这种存活率在东汉是非常恐怖的,全赖李彦这些年扩充家族实力,严格卫生防护才勉强办到。所以乘氏县的人都说,李氏宗房得天赐福,将来必定能光大门楣。五年的时间,这十个熊孩子孩子基本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。至于习武,李彦他们年龄尚小,怕影响发育,只是学骑马开小弓,待十五岁以后正式开始练习战阵之道。

  随着今年李典封侯,李氏一族仿佛朝着美好的未来稳步前进。但李氏的实力还是太小,有很多能赚钱的未来技术,李彦并不敢拿出来。很快,在李氏兄弟的谋划下,一个扩大家族实力的契机就出现了。

  祠堂这里,李彦念祭文的声音还在继续:“……今河北虽定,然袁氏余孽犹存。朝廷必将徙诸将家人实魏郡,以监控河北士马。夫未闻大将于外而家人未于内,此前制度草创,将来未必。故,为家族计,吾家将迁宗祠入邺,为诸将表率。……”这时,左边二房三房几位年长的族人听到这里,就彼此窃窃私语,讨论了起来。李彦听到身后嘈杂的声音,停下念祭文,并未转过身体。右边的李典看向那几人,怒喝:“放肆,此祭祀大典,不得喧哗,有何事待礼毕再说!”那几个族人瞬间低下了头,而后,李彦的声音继续:“邺,河北名城,始治于西门豹,……祭精诚招,伏惟尚飨!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