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邦丰小说网 > 边山寒[种田] > 第240章 第 240 章
 
饭弄的差不多了, 李青文去猪圈那找老邢头,跟羊一样,边城的猪也是从安阳关换来的。

边城的冬天不好过, 人和可以靠着火炕和火墙, 还有暖和的被褥,牲畜的圈可都是下了不少功夫的。

像是猪圈,不能跟并州时候一样,得盖的严严实实,墙砌两道,上方的顶棚也是厚厚的,猪身上的毛稀疏又短,不能保暖, 应当好好照看着。

李青文到时,老邢头正好喂完猪, 风很大,里面的母猪叫唤的声音都听不太清楚。

他一来,不用多说, 老邢头也知道该吃饭了, 一同回去, 洗手的时候,热气腾腾的饭菜已经上了桌子, 最中间的是冒着淡淡青烟的铜火锅。

齐敏和另外几个人一起,将木桶弄开, 往外倒酒。

待所有人坐齐后,开始吃饭, 铜火锅上面的盖子拿下来, 有人用筷子将上下几层菜挑开, 肉、酸菜、丸子、冻豆腐这些经过热煮后,汤水和味道相互混合,咸香十足。

大家伙埋头开始吃,吃的冒汗了,再喝一杯凉爽的啤酒,每个人都会发出舒服爽快的声音。

烧火炕和火墙的屋子很热,这啤酒比高粱白酒更受欢迎一些,就是喝多了得一趟趟跑茅厕,然后大家伙换成白酒继续喝,一直喝到半夜才将将尽兴。

一个个带着酒气散去时,李青文在旁边房子的被窝里已经睡过去了。

曾经这里挤了几十人,现在大多数回到洪州成亲生子,房子里面没有那么挤了,但依旧闹哄哄的。

江淙回来时,李青文听见些动静,但没有睁开眼睛,一下睡到了第二日天明。

江淙要去新城找周丰年,一同吃过早饭后,李青文回家。

今天风格外大,没什么人串门,恰好李茂贤也在家,李青文便想着先试探试探口风。

“爹。”李青文递过去一碗茶水,鼓气勇气道:“我的亲事……”

“这个不急。”李茂贤一反从前缄默的模样,接过茶水,痛快道:“等你读完书以后再说。”

“读完书我也不想……”一边观察着爹爹的脸色,李青文一边循序渐进的开始逼近自己的目标。

李茂贤看着小儿子,点头道:“那就等到你想再说,强按着牛喝水总是不好,害人误己。”

没想到爹如此让步,李青文有些意外,还想再开口,李茂贤却道:“仔儿,人这一辈子很长,人生在世没有想的那般顺遂,很多事情顺其自然最好。”

李青文正琢磨爹的这话,李正颜回来了,往爷爷身上扑,李茂贤把孙女抱到外间去扫身上的雪。

因为小侄女的突然出现,李青文的计划被迫中断,这让他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又消散而去。

这两天,姜氏抱着小女儿去周瑶那里住了两日,之所以留宿,是因为周瑶的女儿在有玩伴的时候就不那样哭个没完。

周瑶医术再高明,也没法治小儿啼哭,不用她开口,听孩子哭哑嗓子的姜氏也心疼这个小东西。

不可避免的,李青文又听到了一些关于周瑶和这个孩子的事情。

这个小丫头才几个月大,而周瑶去年春天才从边城回安阳关探亲,算算日子,大概回去没多久便成亲了,偏偏孩子他爹又没了……

因为周瑶救助了很多人,大家伙相信她的为人,大都只在心里犯嘀咕,鲜少说出来,大冬天的,没甚事情做,可不是天天瞎捉摸。

虽然不说,但只要口风和眼神有些不一样,总归就会一些话传出来,毕竟不是人人的嘴巴都那么紧的。

李青文倒是没闲着,回来后,便跟陶若凝还有孙家人一起商谈了好久,自然是关于两家案子的事情。

江面上一上冻,李青风带着人去钓回来许多狗鱼,回来后,有的冻上,有的炖了,有的炒成了肉松,李家则把肉化冻后剔下来剁成肉泥,做丸子和灌肉肠。

因为老祖宗说那铜火锅好吃,李青文特意去了二爷爷家里,教几个婶娘怎么装火锅,自然被留下来吃饭,吃完饭又陪着老祖宗说了一下午的话。

回去的时候,李青文绕到营地里面,顺便去方氏那里拿梅干菜,还没到地方,先看到了老孙和小姑。

老孙把雪铲到车上,然后往营地外面拉,因为冬天下雪不断,光铲雪不够,还得把雪拉出去,要不很快就堆无可堆。

老孙铲雪,李茂玉站着没动,好像一直在说话。

李青文刚要招呼一声,就看到老孙抬手把小姑上的帽子给掰正了……

待李青文拿上菜干往回走,心里头还在想刚才看到的。

老孙他们早就是自由身,因为之前在洛维大公的领地豁出性命打仗,发了一笔横财,他们原本都可以舒舒服服的回老家盖新房置地,再加上以后有做蜡烛赚钱的分成,日子比上不足,比下绰绰有余。

齐敏和马永江他们再次来边城,一个是因为喜欢的姑娘在这里,另外一个是想收边城的货物运送到京城,两地奔走,既能赚钱,又能为两个案子出力。

老孙跟着来边城时,李青文是有些不解的,因为他说了不想再东奔西走,只想安心的过日子,却又从洪州不远几千里来到了这儿……

原来跟马永江和齐敏他们的目的并无差别啊,可是之前从来没发觉过,不知道是他们之间确实没甚么,还是他没有想到过。

因为不确定,李青文回去后也没有说,只旁敲侧击的问了几句,倒是没想到,原来娘亲早就知道小姑和老孙的事情。

“你小姑好看又能干,只要是眼睛不瞎的,都能看的到……”

即便过去这么多年了,陈氏想到小姑子从前受的罪,依旧耿耿于怀。

到了边城之后,本村和其他村子的人都有相中李茂玉的,也到她这里来打探过口风,陈氏从来没劝过李茂玉再寻他人。

在边城这里,李茂玉和四个孩子好好的,不缺吃穿,又有哥嫂看顾着,日子顺风顺水,别提多惬意了,再嫁人曾经的过往不免被提及,好好的日子不过,何必再遭受这个罪呢。

是以,陈氏只在李茂玉面前提了两个,看到李茂玉摇头后,剩下的自己便谢绝了。

老孙跟其他人不一样,李茂玉帮着他们这群人做饭洗衣时,他也不声张,只默默的帮把手,并无逾越之言和动作,就这样水滴石穿了好几年。

大家伙住的都不远,就算老孙的动作再隐蔽,日子久了也能被人看出来,不过直到他被朝廷赦免无罪,也都没有说什么,回去看了家里的长辈,又不声不响的跟了过来。

这次他回到边城后,陈氏第一次听李茂玉问她,觉得老孙如何。

李茂玉从前吃了不少苦,真的打算这样一直守着孩子一直到死,再也不想重蹈覆辙,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,老孙这么多年对她如何,李茂玉心里还是有些不能平静的。

乍一听到这个,李青文有些意外,同时也在想,如果小姑和老孙真的成了,那他的辈分一下可就长了……

李青文并没有胡思乱想太久,他被拉去村里的学堂,给孩子们讲学,毕竟是边城唯二的举人之一,他获得了这等殊荣。

虽然李青文尽心尽力的按照书上讲了,但显然坐着的这些小滑头,一个个更想知道京城到底有多大,人是不是多的数不过来,以及皇帝到底长什么样子。

竟然这样,李青文索性便缩短了讲经义的时间,更多的是讲述他在京城的所见所闻,果然一个个听的两眼冒光,不复之前无精打采的模样。

把这些孩子的兴趣给吊起来,李青文鼓励他们好好读书,日后如果能考到举人,也能去往京城继续进学和考试,到时候就能真真切切的游玩京城,总比现在只能干想强。

这话李青文要是从前说,大家伙都不会在意,毕竟饭都吃不饱了,谁能读的起书啊,可现在不一样了,家家户户衣食无忧,又靠着采摘药材和做蜡烛赚了些银子,只要自家孩子是那块料,都是能使劲供孩子读书的。

当然,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向往繁华的京城,还有不少人的愿望是以后坐大船。

在离开边城之前,齐敏和马永江还有李青风他们一起商量过,那时便往临肃拉了些木头,使了银子,让那里的人帮着打造大船。

不管怎么修路,从边城往南的路都不会少几里,从水路走无疑是最轻松的,这个他们早早就想好了。

虽然还没见到大船的影子,但是李正亮已经替他小四叔把牛给吹出去了,小孩子最是好奇,早就嚷嚷的都知道了,李青风跟李正亮说过,如果做船缺银子,就将他抵给那些人。

这话倒不是吓唬李正亮,造船真的挺费钱的,他们明明都拉了木头过去,但至今为止也花出去快两千两银子了。

李青文回来时经过临肃,船老大特意把岸边正在修建的船指给他们看,还有一小半才能弄好,堆在那里,周边都是乱七八糟的木头,一时也看不出什么。

不过,如果有朝一日能坐着自己家的船往来京城和边城,那滋味定然也不错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