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邦丰小说网 > 大唐: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> 第194章 玉米收成,骠国使者献贡,倭国使者
 
被坑了的李元吉也不再去想,没有得到贡献点的地盘,唯有等到下一次任务,再去获得了,如今看着手中的过十万的贡献点,李元吉直接打开了物品兑换栏。

找了片刻,总算是找到了他想要兑换的,然而看着价格,十八万贡献点可以兑换时,李元吉直接关了系统。

本以为手中的贡献点是巨款,现在看来,还特么不够,这算什么巨款?

李元吉不再去想,当即让人叫来岑文本。

“景仁,如今真腊已经攻下,对于真腊的划分,你有什么想法了没有?”

岑文本顿时知道李元吉的想法了,依旧略微思考,才摇头。

“大王,臣还没有什么头绪,不知大王觉得该如何命名?”

李元吉想都没想:“今后将真腊分为四州,以东西南北划分,西边为西州,南部吴州、东部为泰州,北部为真州。

另外虞明和他们打下来的那些地方,命名为云州。

以后若是封地再次扩大,你要及时改名,为新的封地命名,交由我看后,直接开始使用。”

李元吉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,这个事必须要解决。

岑文本静静的听后,最后看向李元吉,那意思很明显,叫他来就是为了这事?

李元吉嘴角一抽,直接就把岑文本赶了出去,他感觉自己有被冒犯到。

时间过去,转眼来到玉米收成的日子,这一天,李元吉让岑文本组织了几百号人,因为不是很多,几百人完完全全足够了。

来的这些人,大部分都带着箩筐,还有人拿着镰刀,纷纷站在玉米地外,显得有些不知所措。

李元吉也是来到这里,岑文本站在李元吉身旁,满是好奇的看着这片玉米地,他很想知道,这个玉米该怎么收。

李元吉看着玉米地,很是振奋,随即叫来一队人,开始教这些人怎么收割玉米。

玉米的收割实在太过于简单,说了几句,演示了一番,这些人顿时明了,随即带着人手下去开始干活。

前面的人开始掰玉米,后面的人则是在掰下玉米后开始用镰刀砍下玉米杆。

李元吉拿着一个玉米来到岑文本面前。

“景仁,你看,这外面的壳剥开之后,里面这些黄色的米粒,就是玉米了,可惜现在已经老了,刚长出来那会,煮来吃或者烤来吃那才是真的香。

今年事情有点多,我都忘了,等明年,明年让伱们都试试。

这老了的玉米,等过后剥开壳晒干后,就可以直接进行储存了,只要不被雨水打湿,这玉米放几年都没事,过后要吃的时候,只需要再浸泡,然后就可以当做粮食食用了。

做法有很多,跟你说了你也不理解,等收成之后,我让人做一些出来,你就知道了。

这个粮食,可是非常难得呢。”

岑文本看着手中的玉米,好奇的他掰下一粒放在嘴中一咬,只有一个感觉,硬!磕牙!

在李元吉说完之后,岑文本是一脸的惊讶,这玉米的储存性这么好?吃的法子这么多?

虽然如今还没有吃过,但岑文本是震惊又高兴,因为多了一种粮食,还是这么容易储存的粮食,他怎么能不高兴,现在就是看这个玉米的产量,究竟怎么样了。

“大王,此种粮食当真奇妙,臣之前从未听闻过,更是没有见过,过后大王做出来食用时,臣可一定要来吃一吃,心中实在好奇得紧。”

李元吉顿时一笑,也没有说话,现在说再多,岑文本都理解不了,没有多大意义。

等了许久,岑文本下去看了一圈回来,见李元吉坐在地里,啃着一根像甘蔗的棍子,岑文本顿时不解。

“大王,这是何物?”

李元吉当即又从旁边拿出一根。

“来,吃一根,这是玉米杆,就像吃甘蔗一样,吃起来一样的甜。

不过这个玉米杆可不像甘蔗那么甜,水分那么多了,略微少一些,就这样,你还得挑,挑到不好的玉米杆,那是一点味道和水分都没有。

吃完了自己拿,这里还有呢。”

在李元吉旁边,还有一堆玉米杆,这些都是李元吉没事挑选出来砍好的,还记得他自己小时候收割玉米,可是把这玉米杆当做甘蔗啃了不少,如今再次见到,他是真的忍不住。

几人就这样吃了起来,岑文本吃了两根,牙口就受不了了,李元吉依旧悠哉的吃着。

直到玉米全部收成结束,李元吉与岑文本都来了精神,现在只需要点清,他们就能知道这个玉米的亩产大概是多少了,这点不仅岑文本这些人好奇,李元吉同样好奇得很。

岑文本带着带来的文臣开始清点,直到接近一个时辰的时间过去,岑文本一脸激动的来到李元吉身前。

“大王,喜事,喜事啊!这个玉米,臣清点之后再三比对,经过计算,这个玉米的亩产,达到了足足七百斤有余,比起水稻、粟米的亩产,多了一番有余啊!”

岑文本是真的激动了,他是真没有想到,这个玉米的产量竟然这么好,当初李元吉让他种植时,他都没有过多的重视,岑文本现在想想,都满是后悔。

如今不仅是岭南缺粮食,大唐各地,都缺粮食,而他们这里,却是有了这么产量这么高的玉米,不仅是岑文本,其他人在知道后,全部兴奋了起来,这些都是粮食啊!

李元吉在听后,并没有多大的兴奋,因为他知道玉米的产量,虽然比不上土豆、红薯那些变态,但是正常产量都是有一千多斤的,至少都是一千二三。

然而如今只有七百多斤的亩产,就这,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?

看着激动的岑文本等人,李元吉很是感慨,等他把杂交水稻拿出来,这些人指不定要激动成什么样,要是知道土豆与红薯的亩产,这些人会不会眼红到发疯?

岑文本看着淡定的李元吉,也是逐渐平复下来,心中更是一阵敬佩。

“不愧是大王啊,这份镇定、稳重,就是不一样。”

这时李元吉的声音传来。

“景仁,让人都把这些玉米抬回去吧,记住,一定要好生晾晒,把玉米中的水分全部晒干,不然过后玉米就会发芽了,一定要注意。

还有这些玉米杆,全都带回去,都有大用。”

李元吉没再去看,实在是这个产量远低于他心中的预期,实在有些难以接受,就因为没有化肥,其他的其实都不差,就土地的肥沃性而言,如今这里的土地还非常肥沃。

即便这样,都才只有这么点产量,要是换些土壤没有这么肥沃的地方,这个产量还得再少一部分。

回到王宫,晚些时候岑文本又来了。

“参见大王。”

“起来吧,这是又出了什么事了?玉米晾晒得如何?”

李元吉还以为是玉米的问题,直接问向岑文本。

岑文本表情严肃:“大王,玉米已经晒过了,再晒几日,就可以进行储存了。

臣此次来,是另有一事,骠国的使者,还有两日就能到这里,另外倭国也已经派出了使者前来,倭国派出的使者是大臣苏我虾夷之侄,苏我日向。

正平来信,苏我氏在倭国的权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,苏我氏以为是大唐在干预倭国之事,故而这次倭国派来的使者,严格意义而言不是使者,只是为了苏我氏而来。”

岑文本将韦挺的书信拿出,李元吉接过看后,顿时明白了这个苏我日向来的原因了。

不为别的,就因为镜部臣摩理势在韦挺的支持下,逐渐取得大权,甚至对苏我虾夷的大臣之位发起了冲击,尤其是未来倭国王的问题,摩理势支持的山背大兄王更是逐渐出现在台前,苏我虾夷支持的田村皇子落入下风。

种种原因,导致苏我虾夷不得不寻求外助,除了派使者来他这里,韦挺更是弄清楚了苏我虾夷派人前去连续百济,以寻求帮助。

李元吉看后,顿时嘴角一翘,来得好啊,他手里正好又有了一批军械需要出手,既然摩理势的优势太大,那是该让苏我虾夷增强增强实力了。

“景仁,传信给正平,让他准备开始进行第二阶段计划。”

对于这些,李元吉早就已经有所准备了,他就在等着这一刻呢。

岑文本当即应下,两人又聊了一会,岑文本随即退了出去。

两日的时间眨眼而过,这一日,李元吉穿着隆重,不为别的,只因为骠国使者到了,本来使者到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,但偏偏骠国这个奇葩,一来就要认他当老大。

别人都认他当老大了,李元吉不盛装出席都不行,自己的面子有了,也得给别人一个体面,不然以后谁还会跟他混?

“外使刘宣蓬,拜见齐王,齐王千年。”

李元吉坐在上方,阶梯之下,刘宣蓬跪在下方,而在两旁,则是齐王府一众属官,这一次,差不多是李元吉最为正式的一次了。

“外使请起,外使远来,孤心甚慰,骠王有心了,方才听你名字,你是汉人?”

刘宣蓬起身,恭敬答道:“禀齐王,外臣非汉人,不过我王乃汉人之后,姓周,亦有汉名,名天蓬。”

李元吉听后,顿时一愣,骠国国王竟然是汉人之后?不是骠人?周天蓬?这什么跟什么?

李元吉的第一想法就是惊讶,随即就想到了那个天蓬元帅,这次他着实是被惊讶了。

“哦?孤着实没有想到,原来骠王竟然是汉人之后,你回去后,转告骠王,若是有时间,可以回来看看。

这次你所来,所谓何事?”

闲聊两句,李元吉便是步入正题,这段时间他也有特意去了解过骠国,了解之后李元吉也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,如今的骠国,原来并不是一个大统一王朝,而是由各部组成的一个联合。

骠国之下有十八个属国,部落更是达到二百九十八个,如今似乎是由毗讫罗摩王朝统治骠国,至于疆域,东边紧邻真腊,西边挨着东天竺,北边就挨着如今他正在攻打的芒部那里,也就是如今的德宏方向。

至于实力嘛,李元吉了解下来之后是觉得不咋地,因为骠国连真腊都打不过,了解到这里,李元吉就没有再去过多的关注了。

刘宣蓬不敢耽搁,当即回应。

“禀齐王,齐王大军军威,我王已有听闻,前番齐王大军攻真腊,我王主动出兵相助,便是表明心迹。

此次外臣前来,便是与齐王签订国书,骠国愿永世与齐王交好,从今年开始,今后年年向齐王进贡。

同时我王听闻齐王正在对望部、芒部等撩人用兵,我王更是迫不及待,因这些人时常入我国,劫掠我国部落,今齐王出兵,我王愿意出兵协助齐王,攻破敌撩。

此次外臣前来,特带来国乐为齐王弹奏,除此之外,另有不少精美贡品,以及两船贡粮。

此乃我王国书,以及贡品清单,请齐王查阅。”

岑文本将国书与清单接过,呈给李元吉,李元吉拿在手中,心中却是玩味与好奇,玩味的是,骠国是特意了解过他的,至于出兵相助,不过是想表现一番罢了,以免此次被他拒绝。

至于好奇,李元吉更多的是对骠国国乐的好奇,要知道,白居易可是特意一首诗,名字就是骠国乐,这还是骠国被南诏灭国前,骠国国王雍羌派遣其子舒难陀率领乐队前来,经过漫漫路途才能听到的。

国书看完,随即看向清单,然而李元吉很快就被一项吸引了,那就是粮食,骠国此次送来的粮食,全部为稻米,且数量是一点都不少,李元吉顿时有了猜测,看来骠国,同样是个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啊。

事实李元吉也没有猜错,骠国的农业一点也不差,大量种植稻谷与甘蔗等作物,这才能有这些粮食进贡,可见是真的了解过岭南这里的。

过了一会,李元吉将手中的清单缓缓放下,看向刘宣蓬。

“骠王确实有心了,这些孤都非常满意,至于出兵协助,便不必了,孤的大军,足以平定。

不过,若是仅仅这般,还不够。”

建立骠国的骠人,如今说法都没有统一,分别有汉人与高棉族两种说法,但至今都无法考究,这里选作汉人之后。

(本章完)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